Spykee專欄/一個關於創作的鬼故事

0

最近追了一部由中谷美紀水川麻美合演的《代筆作家》,想到過年會不會因為吃太多睡太飽昏沈沈而無法寫稿,要是這專欄能找人代筆也不錯呀(不過也要先暢銷才行)。對,暢銷,有錢要使鬼怎麼樣還得拿命賭一把,但是人用錢就很好控制了。對於暢銷書的版稅我沒什麼概念,但若是拿當今全球最紅舞曲類型「EDM」水漲船高進而開出的巨額 DJ 演出費來看,的確是可以僱用好幾位「代筆/幽靈/影子製作人」。

洛杉磯次文化週報《LA WEEKLY》,在2013 年刊載了一篇名為〈「幽靈製作」: EDM 骯髒的小秘密〉(”Ghost-Producing” Is EDM’s Dirty Little Secret)的文章,開頭便提出了百大 DJ 排名常客 David Guetta 起用槍手的潛在證據:在 Guetta 的前三張專輯,幾乎每首作品都將 Joachim Garraud 這位 80 年代末期出道的舞曲先鋒列名為共同製作,而在一則後來被 Garraud 否認的訪問裡, Garraud 表示,兩人合作之前,David Guetta 其實不會使用音樂製作軟體,只是提供想法、意見,兩人合力完成。儘管訪問仍有疑點,但隨著 David Guetta 愈來愈紅、演出費愈來愈貴,還屢次被直擊演出作假的同時,你在他的作品裡,除了邀來獻唱或掛頭牌合作的流行大咖,也不再見到什麼陌生的名字位於共同製作人列表,似乎就是樂迷發揮想像力的時候了。

然而音樂界的槍手是如何出現的?更精確地問,應該是說「這幾年它是如何成為公開的秘密呢?」我想,這就跟 EDM、或任何一種你覺得太氾濫而急速走紅的音樂,本質是一樣的。

儘管現在是一個銷售無法提供多數音樂人溫飽的時代(無論實體或數位),但暢銷榜或是 YouTube 點了幾次這樣的統計數據,也不是完全不具意義,因為它將能量轉移到了現場演出的部分。一般在與演出經紀人接洽時,都會收到藝人的宣傳資料,除了一般常見的名人推薦背書之外,現在影片點擊數也是會寫在藝人 bio 的一個部分。至於專輯呢,現在圈內人常自嘲說那是藝人的「名片」。而至少就目前那些開出頂級價碼的案例來看,這個做法是成功的。「欸 xxx 又出了新的名片耶。」「噢對啊,我有拿到,做得不錯呢。」「上次那張也很棒。」免費下載名片檔的粉絲們如此說的同時,也開始追緊巡迴演出時間--而這,才是生意的開始。對唱片公司來說,接下來當然不能讓製作名片這種事佔去太多神主牌出巡的時間,何不就 BOT 呢。

無法說出老板名字、只能以假名受訪的一位幽靈製作人 Kenny Hanlon,則對 LA WEEKLY 開誠布公:「大部份檯面上的EDM 知名 DJ ,背後都有固定的製作團隊,而且這些槍手大部份都很年輕。通常費用是版稅的 5%⋯⋯坦白說,幾百萬鎂的 5% ,絕對比什麼都沒有的 50% 好。」但撇開錢的問題,年輕的幽靈們還得跟老板簽下賣身契:「蠻多人都有簽保密條款,同時不能幫別人代工,連以自己的名字發表創作也不行」,Hanlon 說。

有人說 EDM 是破壞現在流行音樂生態的元兇,但事實上你可以想像,這靈異現象絕不止僅存於舞曲圈。走出夜店,EDM 在台灣沒那麼偉大,你在路上找人問:「什麼是 EDM?」應該有七成以上會回答:「e-mail 廣告信吧。」地方的音樂需要地方的聽眾,本土流行音樂,才是耳朵能否高又壯的克寧奶粉。我自己認識不少專門供歌給流行音樂製作人的槍手,其中不少從學生時就有靠音樂維生的熱情,現在是可以維生,但熱情死了。幸運的是,我想他們應該生意不錯,不然為什麼好多人的歌都很像?

直到現在,槍手還是在媒體捕風捉影與粉絲痛罵之中,維持那曖昧的姿態。畢竟像「(前)日本貝多芬」佐村河內守這樣自爆作假的人不會(也不能)太多,因為當藝術創作進到產業面的時候,把偶像當成一台「大衛特大號」,由創作幽靈們在裡面操刀維持運作,是一種合理的解釋,但同時也是粉絲的禁地。

當然或許你還是會說:「難聽死了,國語歌根本騙錢。」只是一個巴掌總是拍不響,打球也要有對手,當你對發源自 Andy Warhol 的文創血汗工廠膜拜,試圖以相當複雜的消費方式營造簡單生活時,基本上就與亞洲吉他之神或舞王或電音天后,還有 DJ 台上的神豬是共犯了。最後,告解一下:我自己好幾年前也當過「幽靈作者」(ghost writer) 寫過一些文字,甚至現在都還 google 得到。看著作者的名字感覺很微妙,不是不高興(因為畢竟是自己同意的),只是蠻難形容。現在說出來,舒坦多了。

關於作者

Punch

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,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,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。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,以及發表各方投稿,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,也歡迎與我們聯繫。

訂閱
最新訊息
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
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,通過我們的網站,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,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